中国企业持续领跑供应 全球锂电池市场竞争“白热化”
来源: | 作者:欧宝体育官方网站新能源 | 发布时间: | 2467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以来、普遍销售业绩平平,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电动汽车的销售带来一定影响,但为其提供动力的锂电池市场却并不平静,供应侧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机构预计,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电动汽车数量增势迅猛的预期下,全球锂电供应格局或许将迎来更多“玩家”,中国在全球电池供应领域的龙头地位并不会动摇,而与此同时。

·LG化学电池业务分拆上市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业务的盈利能力、旨在为获取更多电池订单奠定基础,韩国LG化学日前宣布分拆旗下电动汽车电池部门,并将通过独立IPO的方式筹资。
LG化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当前正是分拆独立的最佳时机,鉴于电池行业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强劲的盈利前景。自2020年12月1日起、暂定名为LG能源解决方案(LG Energy Solutions),并寻求独立上市,LG化学将整合现有的电池业务成立一个新的全资子公司。
《金融时报》指出、LG化学此举旨在巩固其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市场的领军地位。根据LG化学公布的数据、这部分收入将超过30万亿韩元(约合256亿美元),今年其电池业务的年收入约为13万亿韩元(约合111亿美元);而预计到2024年。
“我们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30万亿韩元的年收入只是保守估计。”LG化学首席财务官车东锡表示,“我们看到了上行潜力。”
据了解、直接带动了LG化学的销售额,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销量出现快速增长,这也是其市场份额上升的主因,今年以来。但韩联社指出、宁德时代(300750)等中国锂电池制造和供应商也在加速欧洲业务的布局,相较于宁德时代上半年实现盈利,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给其资本结构带来极大挑战,这让LG化学不得不加快自身重组,LG化学上半年实际上是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持续主导锂电池供应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发布的“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排行榜”。中国迅速赶超了过去10年间一直领先全球的日本和韩国,成为全球锂电池市场最大的供应来源。BNEF预计。中国在全球锂电池供应领域都将保持主导地位,2025年前。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动力(600482)型锂电池的装车量为5.1吉瓦时,今年8月,环比上升2.2%,同比增长48.3%。
BNEF指出、日本和韩国在电池金属精炼和开采方面均不及中国,中国拥有全球80%的电池金属精炼产能、77%的电芯产能和60%的关键原材料产能,一方面受国内电池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中国电池产业之所以大获成功。
“原材料、人才和基础设施是吸引投资进入产业链的关键。除了矿产开发,因此具备在电池领域超越日本和韩国的优势,中国在金属精炼方面也领先全球。”BNEF电池原材料首席分析师Kwasi Ampofo表示。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全球市场来看、至少未来一段时间内,中、日、韩占据较大优势,全球锂电池将主要由这三个国家提供。”天津力神电池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王念举表示、“不过,全球锂电池市场供应侧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据了解、当下,锂电池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碳排放量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如何确保原材料加工和电池制造过程中使用低碳电力已成为重中之重。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猛增,在汽车生产所在地就近建立电池制造工厂的需求也随之上扬。
“过去10年、辅之以激励政策,中国大力推动电池供应链发展,现今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实属意料之中。”BNEF储能研究负责人James Frith表示、“与此同时,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在打造自己的电池供应链。比如欧洲,就正在加大锂电池生产制造的布局。”
BNEF的“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排行榜”显示,德国、英国、芬兰、法国和瑞典5个国家已经跻身该排行榜前十名,在欧洲本地化电池供应链快速发展和严格环境标准的共同推动之下。
BNEF指出、而占领这一环节的制胜因素包括电池行业的环境足迹、成本低廉的清洁电力、技术娴熟的劳动者,以及推动电池需求增长的激励政策,许多原材料生产国关注的一大重点是如何进入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